西密歇根大学孔院成立于2009年。成立之初即确定了以教学法(teaching methodology)、教学材料(teaching material)和教师培训(teachers training)为主要特色的发展方向。经过9年的耕耘,孔院已初步建立起大学、高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学校多个层次的汉语教学网络。教学内容涵盖了大学中文辅修、K-12中文选修、汉语沉浸式和业余汉语培训等。 在文化推广方面,形成了文化教学和文化展示相结合,以西密大主校园为中心多点辐射的推广模式。在学术研究方面,孔院赞助和支持了西密大国际学院举办的亚洲论坛,参加了全美中文大会等相关学术会议,与其他孔院进行交流,相互借鉴,逐步提高孔院的学术地位和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成为了西密歇根大学、卡拉马祖市及周边地区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本,目前共有9个教学点,分别为:西密歇根大学、卡拉马祖学区的Central High和Loy Norrix高中 、Forest Hills学区的Meadow Brook小学、Northern trails五六年级和Northern Hills中学、Gagie私立学校、kazoo私立学校、卡城中文学校。经过数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涵盖大学中文辅修、K-12中文选修课、汉语沉浸式以及非学分培训课程等多层次的教学系统。 成为卡拉马祖地区多元文化的主要成员是孔院的目标之一。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孔院逐渐建立起了以西密大主校区为中心,多点辐射的文化教学和推广模式。孔院承担主要的文化教学课程,如中国绘画、书法、剪纸等以及主要节日的庆祝活动,如春节、全球孔院日等。其他文化活动则分散到各教学点和社区举办。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西密大孔院文化活动的着力点。2017年9月19日,为庆祝“全球孔子学院日”,西密歇根大学孔子学院特邀“新丝路探索者”乐队来到卡拉马祖举行专场演出。音乐会演奏了《金蛇狂舞》、《梁祝》、《小河淌水》、《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十余首中国传统音乐曲目。“新丝路探索者”乐队在演奏形式上大胆创新,把宛转悠扬的中国传统曲目与节奏感十足的美国爵士乐完美结合,令观众耳目一新。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演出结束,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乐队两次返场, 观众仍然意犹未尽。 为了让选修中文课程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中国文化,西密大孔院配合合作学校的活动安排,举办了中国文化体验周的活动。从中国电影、折纸、中国画到中国美食,学生们在动静之中体验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汉语,西密大孔院在合作的学校设立了中文俱乐部。中文俱乐部每两周举行一次,俱乐部以教师指导,学生自行确定主题的方式进行管理。俱乐部采取讲座、讨论、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给成员提供了解中国以及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的机会。中文俱乐部不仅拓展了中国文化的体验人群,也为中文选修课保持并拓展了生源。 孔院还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夏令营活动,包括暑期中国文化体验夏令营,芝加哥中国城之旅和暑期亲子夏令营等活动。暑期中国文化体验夏令营收到了卡拉马祖学区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赞扬。参加夏令营的施乐山说:“感谢孔院组织的夏令营,让我能够体验中国的一切,没有孔院的支持,我可能一辈子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已经进入大学学习的蔡美在回忆夏令营时,动情地说道:“是夏令营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决定选择到中国留学,也已经报名参加大学组织的游学项目。” 西密大孔院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数据的基础上,以服务教学为导向,就K—12的课程和汉语沉浸式教学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以使课程设置和课程的教学内容符合所在学区的标准和要求。目前,孔院已经完成沉浸式汉语项目k—8年级的汉语课程大纲。K—12汉语选修课程中的K、一年级和高中三个水平的课程大纲。随着开设课程的进一步系统化,孔院将逐步完成K—12 汉语选修课的课程大纲。孔院还与黎天睦汉语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多场讲座,赞助和支持了国际教育学院的亚洲论坛等学术研究活动。 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在9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逐步突出孔院3T的办学特色。 具体计划如下: 1.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教学点的大纲和教学标准。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教学资料库。 2.不断探索文化推广的新模式,重点展示中西文化艺术形式的融合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的成果,如举办中国书画作品展,走进中国图片展,爵士乐与中国民乐的融合等。 3.开展与国际汉语教育相关学科的研究,包括汉语沉浸式的课程建设、汉语教学法和教材建设。具体包括组织高峰论坛、参与美国当地的各种学术会议,提高孔院的学术地位。 4.重点开展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为密歇根州汉语教师教学理论和技能的提升提供支持。 网址 http://www.wmich.e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