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
首页 各地孔院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文件下载 精彩视频 常用链接 关于我们
非洲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首页 >> 各地孔院 >> 非洲 >> 正文
非洲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
发布日期:2018-04-18 浏览次数: 字号:[ ]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建于2008年,自2014年由北京语言大学与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合作运营。揭牌近十年来,孔院已在哈勒旺大学和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立了两个下设孔子课堂,在埃及英国大学、开罗纳赛尔城、卢克索导游工会和赫尔格达导游工会开办了多个教学点,到2017年学员人数达到1万余人次,曾获得“全球示范孔院”称号。

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位于埃及苏伊士运河中段的Ismailia市,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经济特区”发展规划的重合点,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埃及总统塞西很重视这一地区的发展,曾多次来此地视察。建于苏伊士地区的泰达经贸合作区进驻了多个中国企业,对这一地区的汉语人才有较为旺盛的需求。

鉴于汉语人才培养的紧迫需求,苏伊士运河大学在开设人文学院中文系六年之后,又于2016年在语言学院开设了中文系。两个中文系开设了以听说读写为核心的语言课程和以中国文学和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课程等多门主干课,此外,还进行朗诵中国诗歌、学唱中文歌曲、讲中国故事等多项汉语教学延伸活动;孔子学院开设有汉语基础课、口语课、商务汉语、旅游汉语、HSK培训等多层次、多种类课程,目前形成了针对学历生和非学历生的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各自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目前,两个中文系每年共招生110人,孔子学院的学生人数达到1000余人次。

除孔院本部外,苏大孔院也协助下设孔子课堂哈勒万大学和教学点埃及英国大学建设中文系。哈勒万大学中文系目前有122名学生,埃及英国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开展1+2+1本科办学项目,学生第一年在埃及学习,第二年和第三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第四年再回到埃及完成论文,如学生水平达到双方大学的要求,则可获得两个学位。

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并没有把孔院工作囿于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的推广,而是把目光放在了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做贡献的大背景之下。为此,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致力于服务中资企业的活动。

2017年4月,孔院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埃及中资企业校园招聘会”,共十六家中资企业携三百多个岗位参会,涉及中文翻译、电气工程、土木工程、产品设计、农业、化学等多个专业,吸引了上千名学生参与。出席此次招聘会的伊斯梅里亚省省长亚辛塔希尔认为此次活动“为伊斯梅里亚人民和中资企业提供了全新的人才交流平台”。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韩兵称赞“本次招聘会是中埃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有机结合”。中资企业的领导层期待招聘会进一步推动中资企业的本土化进程,实现中埃双方互利共赢。

鉴于埃及中资企业数量大、岗位需求多、覆盖专业面广和埃及招聘渠道少、覆盖率低等实际情况,苏大孔院目前正着手建设网络招聘平台,以更高效和妥善的解决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问题。

为培养中企中埃方员工的跨文化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苏大孔院还建立了针对中资企业的跨文化拓展训练营,策划、制定了旨在培养中资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的团队拓展训练方案,试图解决中埃文化差异给他们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解除误会,提高沟通能力和沟通效率。此方案已受到多家中资企业的青睐,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开展起来。

为了客观地展示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全貌,苏大孔院通过中国名人博物馆,集中而全面地展示近现代中国文化,产生中外名人对接效应,实现中外文化的融合,提高孔院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孔院将各大博物馆作为孔院组织赴华访问团的基地。现代文化名人博物馆大多是名人的故居,本身就具有高雅的建筑文化艺术,名人的居住更使原本的建筑有了鲜明的文化色彩。作为访华团基地,可以使外方官员和学者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

孔院还定期举办博物馆的相关展览。郭沫若、老舍、鲁迅、宋庆龄、梅兰芳等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在文字、文学、历史、考古、艺术等方面代表了现代中国文化创作的最高水平,在孔院展示他们的生平和创作的具体成果能够全面的体现现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交流的过程。

孔院和博物馆合作成立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心,开展深度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举办学术论坛、出版论文集、译著、专著等。苏大孔院于2016年和郭沫若纪念馆合作建立了郭沫若研究中心。

近几年,苏大孔院汉语水平考试的推广工作初见成效,参与学生人数得到了大幅提高。2017年,苏大孔院共组织4次HSK考试,参加人数达到685人。成功推荐83名学生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

孔院立足于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的推广,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汉语人才,为中埃两国的经济发展与合作起到了桥梁作用,得到了中埃各界的一致认可。走在城市的街头,经常会遇到热情的埃及人问好,任何一个埃及人都会说“你好”两个字,不禁让我们莞尔。我们也经常遇到热情的出租车司机,他们一看乘客是中国人,经常客气地拒收车费,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感受。学校埃及员工的孩子告诉我她的梦想是长大了考进中文系,埃及教育官员们常常问我怎么才能为自己的孩子申请中国大学法律、经贸、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奖学金,埃及银行苏大支行的总经理也咨询能不能跟着我学中文,在我们和埃及顶尖的私立大学之一埃及英国大学孔院教学点签约仪式上,英大校董—埃及地毯业巨头法里德٠哈米斯先生说“我在四十年前就去过中国,见证了中国这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中国快速崛起的秘密一定体现在他们的文化中,中文才是未来的语言。因此,我要让我们的后代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我要不惜一切代价办好埃及英国大学的中文系”。埃及社会开始自上而下地向往中国,迫切地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这是孔院团队的工作成绩,是“和而不同”的儒家思想对埃及人民的感召,更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必然结果。

网址 http://ciscu.eg.chinesecio.com/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2014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孔子学院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