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语新闻网5月29日电(通讯员 李玮 摄影 李玮)德国当地时间5月24日,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及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主办、鲁尔都市孔子学院承办的第十八届世界“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暨第五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德国赛区决赛在杜伊斯堡隆重举行。

大使夫人史玲致辞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大使夫人史玲、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代总领事昌海涛、杜伊斯堡市副市长埃德尔特劳特·克拉布恩女士(Edeltraut Klabuhn)等嘉宾出席。鲁尔都市孔子学院执行经理乐苏珊女士(Susanne Löhr)、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大使夫人史玲及杜伊斯堡市副市长埃德尔特劳特·克拉布恩女士分别为比赛致辞。史玲在致辞中指出,“中文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金钥匙’”并鼓励所有参赛者“结交更多中国朋友,以中文为翅膀,追寻‘不负韶华’的青春梦想”。
中小学生“汉语桥”比赛旨在为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中文能力的舞台,激励其学习中文的热情和兴趣,增进其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本届比赛分为中学生组“追梦中文,不负韶华”与小学生组中文秀“快乐中文”两大主题,通过主题演讲、知识问答、才艺展示环节全面考察选手的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
波恩大学孔子学院今年选送了一位小学生康文暄(Wenzel Kantelhardt)及两位中学生马洁妮(Jeanette Machunze)和麦雅安(Maria Neumeier)参赛。


比赛当天,7位小学生选手先以“快乐中文”为题进行演讲,再以才艺展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喜爱。代表波恩孔院的小选手康文暄今年11岁,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曾在北京生活过,在演讲中他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经历的不同情景,表达了作为一名外国人懂中文的自豪与自信。在才艺展示环节,康文暄带来节目《剪福·吟诗》,通过吟诵诗歌与剪纸相结合的形式演绎。他一边吟诵诗句,一边为观众剪出一个独特的“福”字。这“福”字融入蛇的造型,寓意在蛇年给观众送福。当他举起这个独特的蛇年“福”字时,全场观众连声赞叹。


中学生组的15位选手分别通过以“追梦中文,不负韶华”为题的演讲、语言文化知识问答和才艺表演三个环节展现自己的汉语水平。排在第4位出场的16岁选手麦雅安讲述了自己学习中文的原因。由于对科学技术特别感兴趣,也了解到近些年中国在航天航空、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等方面的卓越发展,意识到自己要实现成为科学家或工程师的梦想需要汉语加持。当她提到中国现在正研发一种更安全和创新的核能技术--钍反应堆时,全场观众对这位16岁姑娘的渊博知识啧啧称赞。在随后的才艺环节,麦雅安给观众用圆号演奏了自己改编的歌曲《欢乐颂康定情歌》,这首圆号版本的《康定情歌》无疑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听觉体验。


排在第7位出场的选手马洁妮去年曾经代表波恩孔院参加过汉堡孔院举办的中学生汉语桥比赛。马洁妮在演讲中回忆了这一年学习中文带给她的经历。她表示,去年的比赛一直激励着她继续学好中文。在演讲中也提到了赛后她有幸到柏林大使馆参加中国75周年的国庆庆祝活动。此次活动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的宇航员在太空录制了一段视频并回答了学生们的问题。也是因为这次活动,让她第一次品尝到月饼。随后她又参加了波恩孔院举办的制作月饼工作坊,自己亲手做了月饼。这些经历让她体会到,学习中文不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发现一个新世界。这一年的经历让她有了个梦想,她希望将中文变成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机会在中国工作。随后马洁妮给观众带来钢琴独奏《月光蜜语》,将《甜蜜蜜》和《月亮代表我的心》的优美旋律融为一体,琴声中流淌着柔情和怀旧,打动人心。





经过一轮激烈的角逐,代表波恩孔院的选手康文暄获得小学生组别的二等奖,马洁妮获得了中学生组别的二等奖,麦雅安获得了中学生组别的三等奖。波恩孔院对于此次选送的三名学生均获得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
编辑:郭展伶
审校:姚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