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
首页 各地孔院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文件下载 精彩视频 常用链接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首页
各地孔院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文件下载
精彩视频
常用链接
关于我们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汉语桥和托比的世界梦想
发布日期:2018-08-29 浏览次数: 字号:[ ]

8月4日晚,《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终于迎来了全球总冠军的决赛之夜。在这个流光溢彩的夜晚,一个英国小男孩给全世界写信的故事打动着每一个人,将世界不同角落人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亲爱的世界,你好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只是他们都不明白,每朵玫瑰都会有人宠爱,否则她们该为谁盛开”,充满童真童趣的舞台上,一首动人心弦的童声演唱缓缓而来。

——“妈妈,我可以写一封信寄往新西兰吗?”

“我觉得应该可以。”

“妈咪,我可以给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寄一封信吗?”

托比和他的世界梦想

 

“这个故事开始于一个孩子和他妈妈的对话,它是一个很酷的故事。这个想给世界每一个国家都写一封信的孩子叫托比,他住在英国的谢菲尔德,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他才五岁。五岁的小朋友,他怎么知道要实现这个梦想有多难呢,但很幸运,托比有一个好妈妈,她觉得,孩子的这个想法太棒了,很酷。于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小托比寄出了他给世界的第一封信,那是寄给夏威夷火山小镇帕特里夏的”。

——“嗨,帕特里夏,你好,你真的住在一个叫做火山的小镇上吗?我真希望我也可以住在那儿。”

托比给世界的第一封信

“很快,帕特里夏就给小托比回信了,这给了小托比继续问候世界的信心,就这样一封一封信,从英国的谢菲尔德寄往了世界各地,五岁孩子的问题,你知道的,很简单,很直接。”

帕特里夏给托比的回信

 ——“你好呀,你们见过北极熊吗?你见过撒哈拉大沙漠的岩画吗?南极有小孩吗?你见过企鹅吗?”

“托比的每一封信,都收到了回复。挪威的朗伊尔城的同龄人写信告诉托比,他们学校大部分的同学在上学的路上见过北极熊。利比亚的哈桑,很仔细地写了封回信,说他真的去看过撒哈拉沙漠的岩画,太壮观了。在南极科考站工作的詹姆斯博士,写信给托比说‘我经常看到企鹅,但是很抱歉,托比,南极没有小孩,因为这对小孩来说太危险了。’就这样小托比收到了来自全世界195个国家的550封回信”。

“托比和妈妈没有想到,只是一个孩子的天真的想法,却被世界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如此同样的郑重以待。他们很难想象,在时间如此金贵的今天,人们是如何准备一个完整的心情,坐在桌子前面,拿出纸和笔,一字一句地回复着一个异国他乡孩子好奇。在这所有的回复中,有一张卡片,托比印象深刻,上面写着这样一行字:去往朋友家的路途,从来都不会太遥远。”

“用写信这种古老的交流的方式,托比满足着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却也在无意中游进了成人的世界。他慢慢知道吃饱饭并不是理所当然,也不是世界上的每一个女童都有机会接受教育,这么热的天喝上一杯干净的水,并不那么简单,于是从英国谢菲尔德他的家中发出的信内容有了一些小小的变化。2013年,托比决定给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写一封信。”

——“亲爱的纳尔逊·曼德拉,您最近好吗?感谢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现在正在给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写信。我想增进每个人彼此之间的理解,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也可以让世界变成一个美好的家园,知道您身体不好,希望您能很快好起来。”

托比决定给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写一封信

“从五岁到十岁,从第一封信到第550封回信,世界呵护着一个孩子的天真,同时,托比也像是一面镜子,在接受着成人社会的反思,就像孩子们刚才歌里唱的,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可为什么成年后的我们,却不太会像孩子一样,主动跟世界说你好,完全不顾是否有回复,也不管回复里是否全是误解。今天交通如此便捷,我们可以迅速地去往世界各个地方,但为什么却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以世界公民的姿态,有所行动。面对托比和跟他一样活泼可爱天真浪漫的孩子,面对他们期待并相信的那个会越来越美好的世界,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员的我们,可不可以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让我们一起为世界、为未来,留一扇门,一扇沟通的门,一扇理解的门,一扇尊重的门,只要我们愿意打开那扇门,去往朋友家的路途,就从来不会太遥远。”

托比和妈妈在节目现场

最终,在国家汉办的帮助下,托比和妈妈赛斌来到了汉语桥总决赛的现场,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来到中国。

目前,托比已经可以完完全全用中文写一整封信,并且现在已经有14位中国笔友了。

——“你好,托比,我接到你的信了,谢谢你,我很好,你呢,我是德国人住在北京学习汉语,我考试完了,我25岁,你的汉语考试成绩怎么样?对了,我爬了长城,长城又大又漂亮。”

德国笔友给托比的信

 

——“大部分的香港人住在大楼里,好像这张明信片一样,希望你喜欢这张明信片,下次再聊喽。”

荻威给托比的信

 托比因为汉语桥第一次来到中国,而且因为汉语桥第一次见到了他的中国笔友。

 在汉语桥的这座桥上,两个国家的小朋友,从桥的两端往桥的中间走,然后彼此见到了对方,深深地相拥,成为了这段友谊的一个见证。

 希望托比的笔友会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托比的那句‘我可以给这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寄一封信吗?’才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五岁的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也正是因为这一封封的信件变得更加的温暖起来,洲与洲之间,国与国之间,没有了界限,变成了朋友和家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2014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孔子学院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