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
首页 各地孔院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文件下载 精彩视频 常用链接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首页
各地孔院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文件下载
精彩视频
常用链接
关于我们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建筑:从耶稣会士到殖民主义”
发布日期:2017-04-05 浏览次数: 字号:[ ]

    中国的建筑是什么样的,它美吗?比起马可波罗,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作者们往往能给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回答。由拉罗谢尔孔子学院举办的2017年中国建筑系列讲座第一讲于当地时间2017年3月23日在拉罗谢尔大学举行,题为“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建筑:从耶稣会士到殖民主义” 。主讲人巴黎索邦大学远东考古学专业的李纬文博士精通中国历史和中国建筑史,在艺术史领域也造诣颇深。他借助丰富的文字史料和图像史料,通过生动详细的阐释,展示了这段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建筑。

    自从通往“帝国”的核心之路被法国耶稣会垄断以来,一条从北京到巴黎的汉学之路得以建立。对中国建筑的描摹不再是简单的碎片式的印象,而是形成体系,如同一场远程教学一般被传递回法国。这些往往充满了赞誉与欣赏的描绘同时也成了对传教士们在华辛勤耕耘的肯定。

    进入十九世纪,另一幅图景取而代之。法国成为征服者,踩在破落的东方土地上。曾经钦羡的艺术一夕变为嘲讽鄙视的对象,昔日的金碧昭辉沦落为毫无价值的作品。中国建筑成为了那个时代法国人眼中中国文明的缩影:原始、空洞、陈旧、虚伪。

    每个时代、每个人眼中,都有他自己的中国。而中国的建筑,正是观察中国的途径之一。听众们对这场视角独特的学术性讲座反响热烈,并期待着李纬文博士即将带来的中国建筑系列讲座第二讲:“如何描述、欣赏与研究中国建筑”。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2014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孔子学院工作处